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【大家说】刘根勤:名将高骈与晚唐扬州 世界快讯

来源:扬州晚报-扬州网    时间:2023-05-11 09:15:49

刘根勤

高骈是晚唐名将、诗人,是一个富于争议的人物。他与扬州的关系,更有历史价值。


(资料图片)

高骈(821年-887年),字千里。幽州(今北京市)人。祖籍渤海蓚县(今河北省景县),先世为名门“渤海高氏”,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。

受唐代崇尚诗文风气影响,高骈爱好写诗,颇具诗才,他“幼好为诗,雅有奇藻,属情赋咏,横绝常流”,被认为是晚唐勋臣中最有文才者。高骈书法水平也高。咸通二年(861年)张翔所撰《磻溪庙记》即为高骈所书,名重一时。

高骈还身怀绝技。大中初年,高骈在朱叔明麾下任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,某日巡视时见有两只大雕并飞,说:“我如能发迹,便能射中。”一箭射去,贯穿两雕。众人大惊,自此称他为“落雕侍御”。

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,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、秦州刺史、安南都护等职。咸通七年,高骈从南诏手中收复安南全境,并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,任内修筑大罗城,奠定了现代越南首都河内的基础。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。后历任天平、西川、荆南、镇海、淮南等五镇节度使,对付党项、吐蕃、南诏与安南,屡立奇功,并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,可谓军政奇才。

乾符六年(879年)冬,唐僖宗进高骈为检校司徒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、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,仍充都统、盐铁使,对付黄巢军队,主管江淮财赋。高骈抵达扬州后,修葺城垒,招募士卒,有“土客之军七万”,权倾一方。

扬州在高骈的一生中,可以看成是分水岭。此前他威风八面,到了扬州后,开始走下坡路。他因为大将张璘阵亡而不敢出战黄巢,拥兵自保,导致后者顺利渡江、两京失守,朝廷削其兵权和财权,仅加“侍中”虚衔和渤海郡王爵号。加上他一直嗜好神仙之术,晚年更是变本加厉,最终以此灭亡。

但高骈在扬州的八年时间中,对扬州也做出了一定贡献。

唐代扬州城市地位陡升,作为四大都督府之一的扬州大都督府和淮南节度使府的衙署,与两京大兴园林风气相呼应,园林建筑雄伟而不失雅致。

高骈坐镇扬州,崇道修仙,将扬州子城的衙署园林建设推向又一个高峰。据罗隐《广陵妖乱志》记载,中和元年,高骈被吕用之、张守一、诸葛殷之流欺以“神仙好楼居”,遂于公廨北面,跨河造迎仙楼,斤斧之声,昼夜不绝,费数万缗,半岁方就。又起延和阁于府衙大厅之西,“凡七间,高八丈,皆饰以珠玉,绮窗绣户,殆非人工”。而此前府衙已有会客宴请之碧筠亭。可惜都在毕师铎之乱中付之一炬。

当时,扬州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级港口城市,吸引大批外国人才前来工作与生活,新罗人崔致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
公元880年,24岁的崔致远在溧水任职期满后,本打算回到都城长安求一官职,偏偏黄巢起义爆发,长安陷落。走投无路的崔致远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相对安全又人文繁盛的扬州,经友人顾芸的介绍,进入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高骈幕下。

崔致远没想到,文人名士荟萃的扬州不仅让他开了眼界,也让他大放异彩、光宗耀祖。崔致远的才华,很快得到高骈的赏识和器重,两人缔结了亲密的私人情谊。

公元881年5月,高骈起兵讨伐黄巢,崔致远代高骈拟就《檄黄巢书》,全文文采飞扬、气魄恢宏,天下传诵。

从此,崔致远在扬州更加如鱼得水,他的文学创作也达到巅峰。他的诗文集《桂苑笔耕集》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汉文典籍之一,其中有300多篇文章和60首诗是他在扬州所写,描写扬州的山水形胜、人文景观与盛世繁华。

崔致远笔下的扬州,有两大盛况:一是手工业繁盛,扬州的煅冶、蚕桑、纺织、炼漆、木刻、彩绘以及制造盒匣、腰带、灯笼,琢磨玉石等等,百业俱兴。手工业作坊颇多,规模也不小。一是寺院兴盛,“在一郡乃偏为胜景,于四时则最称芳辰。至如春水绿波,杂花生树,都人士女,以遨以游。不劳听法之缘,自得消忧之所。则与城东禅智寺,双肩对耸,两耳齐张。夹炀帝之遗宫,拥淮王之仙宅。壮兹乐土,倚彼福田。”核心功能是开展旅游。这是有启发性的。

公元884年深秋,崔致远准备回国。高骈得知后很不舍,特意向朝廷上奏,请求授予崔致远三品高官的荣誉职衔,这也是当时外国人在中国所能得到的最高官职。朝廷不仅准奏,还授予他“国信使”的身份。就这样,28岁的崔致远荣归新罗。新罗王朝授予他要职。崔致远死后被追谥文昌侯,入祀先圣庙庭。由于他在文学与文化交流上的极高成就,他被朝鲜和韩国后世尊奉为“东国文学之祖”“百世之师”。

毋庸置疑,扬州是崔致远一生的宝地,高骈是他的恩人。

崔致远没有想到,他离开中国3年后的光启三年(887年),高骈因为用人不当,死于叛将毕师铎之手,子侄也都遭害。扬州生灵涂炭。后来忠臣杨行密为他报仇,高骈可以长眠于地下了。

但大唐扬州的全盛,则要到很多年后才能恢复了。

作者简介:

生于兴化,求学扬州。文学博士、历史学博士后,资深媒体人、文史学者、作家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欧洲制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